委员见证·我眼中的新疆教育发展
70年筚路蓝缕,70年春华秋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教育如同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滋养着天山南北的每一寸土地,成为推动新疆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期民生·教育专版特别邀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和长期关注教育事业的政协委员,多维度解读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与实践路径,讲述新疆教育支撑区域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生动故事,以期为读者展现新疆教育的蓬勃生机。
——编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王一辰:
“让每个新疆孩子都有机会享公平优质的教育”
本报记者 朱英杰
从低矮平房到窗明几净的现代化教学楼,从匮乏的教学器材到多媒体设备、标准化实验室和塑胶运动场一应俱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兵团一中语文教研组长王一辰用27年的从教生涯,亲历了这片土地上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开剩余61%“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实验课难得开几次,图书更是稀缺。”回忆往昔,王一辰常委感慨万千。而如今,她欣喜地看到,不仅是乌鲁木齐,哪怕是最偏远的乡村教学点,也慢慢实现了互联网接入。孩子们有机会通过屏幕共享全国各地的优质课程。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王一辰特别关注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乡村教育与民族地区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办好它们是教育公平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
而亲历新疆教育的变迁发展,使王一辰更深切地认识到,教育的巨变不仅体现在硬件的“跨越式提升”,更蕴含于教育机会的“普惠性增长”中。王一辰感慨,内初班、内高班等新疆教育政策,为无数农牧区孩子搭建了跨越天山、走向全国的成长阶梯。“这些好政策,既让新疆的孩子们拥有了追逐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空间,更为他们投身新疆建设、助力家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推动教育公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王一辰认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近年来,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政策也为基层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为此,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后,王一辰经常深入南疆学校,力求把调研所得凝练成一件件有温度、有分量的提案。“希望以实际行动支持更多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水平和育人能力。”
一边实践,一边沉淀。王一辰期待未来还能进一步强化新疆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待遇留人,还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要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等师徒结对项目,以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师队伍构建更加完善的专业发展与心理支持体系。”
她还呼吁,要深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别关注城乡和区域差异,通过数字化手段弥补“数字鸿沟”,并加大“兵地融合”力度,整合教育资源。
二十七载从教路,王一辰说,她的初心从未改变:让每一个新疆孩子,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来自哪个民族,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灯,照得更亮,走得更远。
责编:朱英杰
制作:王 慧
审核:贺春兰
发布于:北京市十大杠杆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